“东经103°、北纬26°、海拔1891米”,从彝乡火塘到大学课堂,从金沙江畔到乌蒙山巅,我校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21级学生钱颖阿依,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了这三个位置坐标,也据此“坐标”绘就了她四年的青春轨迹。这个乌蒙山姑娘,以地理人的专业视角和少数民族青年的文化自觉,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写下最炽热注脚。
“把祖国的壮美河山绘进学生心田”是钱颖阿依追寻的地理教学终极目标。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嘱托,将地理学知识融入教学、教研和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的每个“坐标”,测绘着山川壮美的轮廓,也描绘出青春亮丽的底色。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、全国优秀地理教研成果特等奖、“镜头中的三下乡”优秀视频奖、云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,是她在云岭大地上绘就的点点繁花。
三尺讲台上,她点亮山河亦播种星火
“当彝族银饰纹样出现在地理课件,当三江并流通过VR技术重现课堂,我看见了孩子们眼里的光……”在会泽县金钟一中实习期间,与孩子们朝夕相处,钱颖阿依探索出“地理+X”教学法。她用白雾村铜矿遗址解析工业区位理论,借非遗地图讲解文化地理,带领团队设计的3套研学课程斩获全国特等奖。当留守儿童在地理笔记上写下“老师,我要成为地质学家,让家乡更美”时,她顿悟教育真谛:“地理教育者的使命,就是要把家国经纬织进学生心田,让认知家乡的智慧与建设热忱共同生长,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点亮乡土未来的星火。”
彝乡大地间,她绘制图景亦赓续血脉
寒暑假,手持测绘仪,肩扛摄像机,这个彝族姑娘总在乡野间穿行。在她的民俗纪录片里,大理龙龛村的白族扎染技艺被转化为可视化的“非遗基因图谱”;在会泽白雾村暴雨倾盆的夜晚,她与彝族毕摩共绘的《村落发展愿景图》,让传统寨门与现代设计和谐共生,当三维实景寨门跃然屏幕时,75岁的老毕摩感慨“索玛花开啦,寨子的根守住啦……”,此刻,她也懂了:“地理不仅是空间坐标,更是文化血脉的守护坐标”。其团队拍摄的视频短片获全国“三下乡”优秀视频奖,而比这更弥足珍贵的,是将GIS技术深深镌刻进了传统村落的肌理,为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插上了数字化的这对腾飞的双翼。
山河答卷里,她书写青春亦传承文化
作为学生党员,钱颖阿依始终响应信息时代民族文化传承对科技创新的呼唤。她带领志愿者团队开发的《画笔绘古村》研学课程,让孩子们用地理视角重新发现家乡之美;建立的多个村寨数字文化档案,使东巴文石刻、彝族银饰工艺得以数字传承。当设计的“彝族银饰地理溯源”课件被县文化馆收藏时,她更加确信:“新时代地理人的使命,就是要做传统与现代的转译者,让文化基因在当代坐标中焕发新生。”
回望四年的青春“坐标”:有实验室里不眠的灯光照亮过非遗地图的经脉,有山野间的足迹丈量过传统村落的文脉,也有火塘边的夜话温暖过留守儿童的心脉。这些用青春标注的“坐标”,共同勾勒出新时代青年最生动的成长曲线——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以专业为笔,以情怀为墨,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,续写着属于青年一代的中国地理志!
版权所有:共青团曲靖师范学院委员会
地址:云南省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大道
邮编:655011 电话:0874-8998647